市容环境中心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来源: 本网 发布时间:2024-08-07 17:32:48 浏览次数: - 【字体:


  普宁市容环境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生态建设与“百千万工程”紧密结合,始终把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基础工程。近年来,普宁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专项整治,严格按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的建设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镇级中转压缩站和村垃圾收集点,切实推进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67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包含改建中),577个行政村(社区)完成1288个村级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初步建立,实现全市垃圾100%清运密闭化运输,垃圾处理能力跃升至2700吨/天,率先在省内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处理,切实提高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同时,积极引导推动垃圾分类,持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力促城乡环境由“脏乱差”向“净齐美”转变。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创新环卫保洁和管理机制

  2023年3月1日,为推动环卫事业高质量发展,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一方面是抓住原环卫作业服务合同到期重新采购这一有利契机,打破原有一家独大的环卫服务模式,以新河、流石路为界分成东、西片,引进两家不同公司服务。另一方面是改革管理体制。管理队伍、管理模式和督查办法都做了较大的改革,以更好适应新的要求。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改革创新,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运转高效的环卫作业服务机制,更好地提升环卫保洁水平,全面改善普宁城市环境面貌。

  本轮市区环卫作业外包服务项目服务清扫路面共1046.82万平方米,包括道路保洁面积524.0826万平方米、居民区和临时集市保洁面积487.7026万平方米、公园广场保洁面积35.0358万平方米、公厕29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47座、日转运垃圾约833吨,东、西片服务年限为3年。

  加大保洁督导力度,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卫生质量。强化对环卫作业服务公司的监管,将日常巡查与专项督查有机结合,持续加大对城区主次街道、商业街区、城市出入口等重点部位督查力度,对保洁人工普扫保洁是否到位、机械化作业是否落实、作业效果是否达标等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跟踪督办,并严格按照督查考核评分表逐项考核扣分,考核结果与服务费挂钩,城区街面保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上半年共督查发现环卫作业质量问题3493个,整改率达到100%。通过加强督查考核,有效地保证现场作业标准和合同要求的质量标准一致,目前各环卫作业服务公司环卫清扫保洁质量明显提高。

  全力推进智慧环卫建设,推动环卫管理转型升级。2月8日,智慧环卫系统管理平台投入试运行,建立了统一的市容环卫管理综合平台和数据库,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实现对保洁员、作业车辆、事件处置和考核四大模块的及时监管。同时通过3D模型、GPS等信息化手段,及时、精准地处理各个位置暴露出来的市容环卫问题,便于直接对管理与作业人员进行反馈。开创了“互联网+市容环卫”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上半年采集立案量6317宗,派遣6475宗,结案6430宗,结案率99.32%。

  (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普宁市生活垃圾环保处理中心一期项目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2020年4月实现了“72+24h”满负荷运行;二期项目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2021年12月实现了“72+24h”满负荷运行;一二期日总处理能力为2000吨,基本满足普宁市日产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垃圾终端处理已从“卫生填埋”向“清洁焚烧”转变,率先在省内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处理,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比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已达到100%。目前全市日均转运焚烧处理生活垃圾约1600吨,2023年全年无害化处理城乡生活垃圾约60.48万吨。积极推进普宁市北部生活垃圾环保处理中心项目建设,项目采用炉排炉垃圾焚烧处理工艺,总设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餐厨垃圾200吨,分二期建设,一期设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餐厨垃圾100吨,今年6月28日顺利完成试点火。至目前,普宁市已建在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3座,而建设北部生活垃圾环保处理中心,则是普宁立足城乡发展实际,聚焦长远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超前谋划,可以确保至2030年前生活垃圾运维处理安全可靠。

  (三)提升生活垃圾转运能力

  全市共有生活垃圾转运站(点)67座(在用51座、改建改造9座、闲置待改建7座),其中22个乡镇场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25座(在用15座,改建改造8座,闲置待改建2座),每个站台均设置排污处理设备,垃圾渗滤液经沉降池和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站台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实行市场化运作集中转运,配备转运车63辆。城乡基本实现垃圾压缩中转站全覆盖,淘汰敞开式收集运输方式,垃圾清运密闭化运输率达到100%。同时,落实财政部门每年拨付专项经费8000万元,统筹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夯实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保障。

  (四)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组织开展新一轮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逐步取缔露天垃圾收集池,加快推进各地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改造升级,建设或配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点(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密闭式垃圾运输车辆,推动收集设施和运输车辆提标升级。普宁市原分布于洪阳镇、广太镇等14个镇的46个小型焚烧炉均已关停且整改到位。优化布局垃圾转运点设置,推进各镇街垃圾压缩中转站改造升级,完成新建改建流沙东街道华溪、普侨镇、云落镇、高埔镇、里湖镇、麒麟镇、南溪镇、船埔镇和流沙西街道平湖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任务,正在推进大南山街道陂沟、流沙东街道湖东、新坛和大坪镇、下架山镇、洪阳镇、梅林镇等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新建改建工作。

  (五)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近三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垃圾禁烧管理工作的通知》《普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普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普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方案》《普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宣传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各级部门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为普宁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先后制定了《普宁市市区环卫作业外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普宁市环卫工作督查办法》《普宁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普宁市市区环境卫生验评标准》等,量化细化生活垃圾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考核评分标准,作为工作开展和考评的主要依据。

  2021年11月,为构建与普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活垃圾管理目标相协调,与生活垃圾分类各环节相衔接,与前端分类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快提升普宁市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化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规范有机易腐垃圾、建筑垃圾、存量垃圾管理,按照《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32条规定,普宁市再次组织编制了《普宁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新编专项规划更符合普宁的实际,对指导普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下一步,普宁市环卫部门将按照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落实措施,推动各项环卫设施规划落实落地,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体系。

  结合各乡镇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通过村集体出资或农户自筹等方式,加密布局一批垃圾收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转运效率,不断补齐设施建设短板。建立垃圾治理投诉举报机制,市、乡镇两级分别设立举报电话,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共同监督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成立三个督导巡查组,每月采取专项督导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管理工作进行督导,确保各区域日产日清,严遏卫生反弹,每季度对督导巡查情况进行全市通报,并作为拨付各地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补助资金的依据。推进保洁员队伍建设,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以上保洁员,现有农村保洁员约1300名,大部分村生活垃圾收集由村自行发包,小部分村由乡镇统筹发包。积极向社会和群众筹集资金用于保洁队伍建设、清洁工具购买以及其他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营造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氛围,如:流沙南街道制定村级保洁员管理考核办法,将保洁员的考核结果与工作补贴挂钩,依据百分制考核按得分发放工资(该月所得工资=(基本工资/100)*所得分数),同时对年度考核优秀的保洁员给予一定奖励,提高保洁员工作积极性;里湖镇河头村压实村“两委”干部责任,将保洁费收取工作进行分片划分,每个村干部负责各自分配到的区域,向村民和商铺收取保洁费,每人40元,自筹资金用于镇区、村内保洁、垃圾收集转运、河道垃圾打捞等;梅林镇埔尾村结合该村实际,采取多模式运作,与环卫公司签订保洁协议,垃圾需环卫公司上门收取的由农户直接付费,每户每年200元,不需要的则自行解决,无需缴费,同时村里设置3个保洁员岗位,每年年底由该村十几名50至60岁大龄妇女通过抽签轮换公平竞选上岗,每人每月1300元,大大降低村保洁经费支出,解决村内保洁人员问题又增加村民就业收入,激发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督导

  组织各地集中开展积存垃圾和环境卫生死角整治,清理村庄内外的陈年垃圾,重点清理陈年垃圾堆放点、乱堆乱放垃圾堆放点,公路沿线、山林、河湖及村庄内外、村庄路边、河边桥头、坑塘沟渠、田间地头等地方堆弃的陈年垃圾,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做到发现一处及时清理一处,全面消除裸露垃圾。专门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全年常态化对各地农村卫生清洁和垃圾治理工作进行督查。今年派出督查人员346人次,发现反馈问题424宗,均已落实整改。

  (七)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高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根据揭阳市关于我市第一季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估通报,我市列揭阳市第1名,稳居前列。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全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指导意见。强化宣传引导。印发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宣传工作方案》,大力开展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工作,先后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五进”系列主题宣传活动14场次,参与的志愿者6000余人次,分发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指引、折页5万多份,宣传服务群众3.5万余人。通过揭阳日报、普宁广播电视台等上级、市级媒体宣传报道107次。先后组织开展了15场针对教育、卫生、住建等行业部门生活垃圾分类骨干培训会,参训人员达4000余人。强化硬件建设。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等生活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推动日总处理能力大幅提升至2700吨,基本满足全市日产生活垃圾处理需求,率先在省内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处理,实现垃圾终端处理由“卫生填埋”向“清洁焚烧”转变。强化示范先行。制定印发《2024年度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方案》,持续深化流沙南街道、大南山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成果,加快流沙东街道、流沙西街道、流沙北街道、池尾街道、燎原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针对揭阳市季度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制定相应工作清单,实行挂账销号,确保各项指标逐步提升。

  截至目前,城区七个街道75个小区共设置生活垃圾投放点807处;城市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设置分类果皮箱、垃圾桶等2487个;公共机构设置分类收集容器3950个,分类投放实现城区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现有电信东垃圾分类投放亭是在去年建设并投入使用,并陆续在电信西侧、兰花广场规划建设一批,通过先行先试,探索总结经验,为全市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提供样板。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保障不足。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来源由市财政补助、乡镇和村级组织自筹组成,乡镇转运、村级日常保洁、收集环节配套资金缺口较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设计时只预算初建投资,没有预留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村庄日常保洁需持续投入资金,用于发放保洁人员工资,维护清扫车辆和工具,我市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收入偏低、后劲不足,仅靠向村民收取保洁费不足以维持农村日常保洁运转,存在环境脏乱差反弹倾向。目前我市农村保洁员约1300名,按照行政村的配置标准应达到每500名常住人口配备1名保洁员,尚存在约1500人的缺口。

  (二)工作机制不完善。我市村一级正规垃圾收集点和农户垃圾桶配备达不到“一村一点、一户一桶”要求,设施配备滞后且缺乏维护。各地均存在村级保洁工具、保洁车配套不足的情况,农户保洁产生的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收集,加之乡镇转运车辆运力普遍不足,生活垃圾容易积存,导致垃圾乱倒现象屡禁不绝。村庄内部、居民点、乡镇集市区域日常保洁机制落实相对较好,城郊结合部、村庄周边、农村沟渠等区域卫生有时候靠集中整治和突击清理,“重整治轻管理”“边整治边反弹”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村网格化管理落实不到位,巡查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做到现场纠办,非正规垃圾点不能及时发现。保洁人员管理制度不严格,责任界定不清晰,绩效考核不到位。

  (三)设施利用率不高。个别乡镇现有收运设施未能发挥作用,垃圾压缩转运站和垃圾收集点位置设置不科学、不规范、不合理,距离村民较远,利用率低,收集、转运不及时、不稳定,导致垃圾积存;部分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因早期建设技术和规格的原因,建成后一直未能启用;部分早期建设的垃圾收集点因年久失修失去作用或被占用已不存在;有的垃圾收集点设施陈旧破损,存在垃圾露天堆放、撒落周围现象。

  (四)垃圾分类滞后。目前,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混合收运,收集方式主要是人工清扫、机械清扫以及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加上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限制,未能完全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农村乃至城乡生活垃圾只实现“垃圾焚烧”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机制体系尚不健全。

  (五)村民环保意识还需提升。部分乡镇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引导不到位,群众随地丢垃圾、垃圾丢在垃圾桶旁的现象仍然较多,甚至出现摄像机在拍,村民仍乱扔垃圾的现象。个别村民、企业没有形成定点收集、集中堆放的习惯和观念,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依然存在。多数村的卫生保洁长期依赖聘请第三方保洁员,村民参与度较低,“主人翁”意识较弱,没有主动参与打扫,村域交界处、沟渠池塘、村民私宅前后、窄小巷道等容易出现卫生死角。个别村民认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意缴纳保洁费。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制作通俗易懂、贴近农村生活的宣传片及宣传材料,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深入宣传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基础知识和生态环保常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结合开展文明村社、五星文明户、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创评活动,大力宣传农村垃圾治理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做法,树立和表彰优秀典型,营造全方位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行村庄保洁以工代赈,优先聘用低收入人员承担村庄清洁,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度,深入开展“清洁户”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垃圾分类积分制等活动。强化村民卫生和环保意识,引导村民积极投身村内保洁工作,由“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干群一起干,干群齐心干”,由政府主导、依靠财政拨款转变为奖优罚劣、以奖代补。

  (二)因地制宜建设收运设施。根据村庄区位分布、农民生活习惯等条件,合理选择城乡一体化治理、片区相对集中治理、偏远村庄分散治理等模式。打破镇、村行政区域界线,部分人口数量少、收集距离近、地域相邻的行政村可引导多村共建共享村级垃圾收集点。合理规划建设垃圾中转设施,相邻乡镇可推行垃圾转运设施共建共享。短时间内无法为农户配备户用垃圾桶的乡镇,可鼓励村民利用已有容器自制户用垃圾收集容器。充分考虑村民需求,规范设置垃圾收集点,在早晨、傍晚等集中投放时段,可增加1次清运作业或增设临时垃圾桶,防止垃圾外溢落地。

  (三)推动保洁市场规范运行。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委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资质的保洁公司,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对镇村公共区域进行日常清扫保洁、收集、清运,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社内外、辖区四边和居民点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各乡镇场督促指导各村建立严格有效的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农户破除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参与村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定期对保洁公司进行评价,作为保洁员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逐步推动农村环卫市场化、规范化、精细化。

  (四)多措并举落实资金保障。把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和村级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运营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垃圾日常处理、基础设施管理维护、人员经费等的支持。统筹用好各级各类资金,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的保障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爱心企业、乡贤华侨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由村(社区)向村民收取保洁服务费,减轻财政压力。

  (五)健全管理维护长效机制。引导各乡镇场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出台适应本地环境卫生整治的办法和措施,确保管理维护有针对性。严格落实区域卫生监管“网格化”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巡查督促,确保网格内生活垃圾专人监管、专人清运,有人考核、有人负责。建立收运和处理设施设备定期维护检查制度,明确设施管理维护的责任主体。加强操作人员和保洁员定期培训,严格执行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要求,确保规范到位。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