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澳门2024免费原料网-免费完整资料
普宁市人民政府
普宁大南山街道:激活红色血脉,绘就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普宁发布 发布时间:2024-06-03 10:34 浏览次数:- 【字体:

  傍晚时分,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入口处的红色文化广场上,一颗红星正在闪耀。结束一天劳动后的村民来到广场上散步、倾谈,放下书包后的孩子们在场地上追风玩耍。与广场相对一侧,坐落着一群潮汕特色民居建筑。金漆木雕、花鸟瑞兽、红桁蓝桷,厝角头在晚霞的映照下反射出柔和的光泽,仿佛也在享受傍晚微风的悠闲时刻。这是每日都发生在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的温馨一景。

  近年来,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以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深耕红色文化,激活红色文化旅游业态,奋力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图片


唤醒红色记忆
打造文旅新名片

  什石洋村是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第一批试点对象,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这个辖区占地面积仅为10平方千米的村落,隐藏着多达11处革命旧址。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先后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红色资源承载的不仅是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什石洋村积极组织人员,查阅历史资料,走访当地老党员,广泛收集掌握什石洋村的红色革命故事,整理形成了什石洋村的红色史料,开展红色教育,吸引了各地党员、干部、学生和群众前来参观、研学、旅游。

  同时,什石洋村也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方面不断发力,将红色文化与村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出了“一路”“一廊”“五址”,即一条红色线路,一条红色文化长廊,五个红色旧址,将什石洋村的红色资源进行了有效串联。曾经的中共普宁县委办公旧址——蔡应甲大屋,如今已经改造成了乡情茶居;同为普宁县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的辉祖祠,已被作为普宁市党员教育基地,安静伫立,向过往游客叙述着曾经的烽火岁月。什石洋静谧巷道的下一个拐角,任何一处门楼的背后有可能就是一处革命旧址。

  什石洋村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建设仅仅只是大南山街道的一个缩影。在普宁市44处革命胜迹遗址中,什石洋村所在的大南山街道就占据了12处之多。陂沟村普宁县苏维埃政权成立旧址、什石洋村普宁县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等,都是革命历史的珍贵见证。

  大南山街道秉持“修旧如故”的原则,加大对红色遗址的修缮和保护力度,并围绕陂沟村普宁县苏维埃政权成立旧址,什石洋村育德小学、辉祖祠,锡坑村红二四师野战医院等红色遗址,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有效整合。


图片


文旅赋能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

  为有效利用红色资源激发文旅融合新动能,大南山街道也在积极推进将红色旅游产品与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大南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周长军表示,“接下来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我们将计划设计一些线路,让游客在参观红色遗址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迷人的自然风光。例如,组织游客重走红色遗址,沿着山路徒步,穿越密林,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聆听革命历史的讲解。”

  大南山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什石洋村、圆山村的英歌舞,陂沟村的‘撒花生’都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大南山街道也在不断规划,将民俗元素与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相融合,让游客在了解革命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南山独特的文化氛围。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利用对本地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位于大南山街道中心的什石洋村全村人口约5800人,人均耕地面积却不足0.06亩,若仅靠传统种植业实现增收制服,收效甚微。

  为使当地居民安居乐业,什石洋村积极投资建设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工程项目,配套打造红色村特色农业产品,完善红色旅游餐饮商贸设施,以红色文旅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什石洋村民人均收入已达1.87万元。2023年11月,什石洋村集体收入已由2015年的不足4万元增长到了130万元,有效实现了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真正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在红星映照下的普宁大南山,正以红色文化为魂,文旅融合为翼,振翅高飞于乡村振兴的广阔天空。大南山,诚邀您踏上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共同见证红色文化的力量,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相关附件:
2024新澳门2024免费原料网-免费完整资料